• 小猪

  • 深圳市小猪清洁剂有限公司

    小猪清洁剂

    当前位置:首页 » 新闻中心 » 行业新闻

    塑胶模具中脱模剂的工作原理

    作者 :小猪清洁剂 人气:5205发表时间:2021-07-10
    在橡胶、塑料制造工业中 ,成型制造塑胶产品时,为便于脱模、提高效率 、延长模具寿命 ,同时为使产品表面光滑 、尺寸合格、减少废品 ,需要使用脱模剂。

    脱模剂分为外涂型和内加型2大类:

    (1)外涂型脱模剂,是喷涂在模具表面 ,用来防止产品与模具的粘接;

    (2)内加型脱模剂,是配入成型物料中的一类物质 ,在硫化成型过程中,它迁移到产品表面,从而起到了与模具隔离的作用 。

    脱模历程

    在模具表面喷涂脱模剂之后,硫化成型时的实际界面如图1 。在图1中,胶料与脱模剂的接触面为A面 ,脱模剂面为B面,脱模剂与模具的接触面为C面 ;脱模剂层为凝聚层。脱模时 ,当在A面和C面剥离时,称为界面剥离;而在B面剥离时,叫做凝聚层破坏。

    1.脱模剂的转移率

    脱模剂的转移率,是指脱模剂在脱模过程中转移到成型产品上的百分率 。

    (1)由A面剥离脱模,脱模剂不转移 ;

    (2)由A面剥离及B面凝聚层破坏脱模 ,脱模剂发生少量转移(约22%);

    (3)只因凝聚层的破坏而脱模,脱模剂转移较多(约44%-70%);

    (4)由B、C面剥离及凝聚层的破坏而脱模,引起大量脱模剂转移(约93%) ;

    (5)成型物与脱模剂接触,发生混和、粘接。当勉强脱模时,就会使部分成型物(产品)的表面、界面破坏而脱模。

    通常使用的脱模剂,要求在B面或A 、B面剥离脱模。由凝聚层引起的脱模,其脱模效果好 。



  •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