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小猪

  • 深圳市小猪清洁剂有限公司

    小猪清洁剂

    当前位置 :首页 » 新闻中心 » 公司新闻

    硅橡胶模具脱模剂的工作原理与应用

    作者:小猪清洁剂 人气  :4588发表时间:2017-12-25

    在橡胶、塑料制造工业中,成型制造塑胶产品时,为便于脱模、提高效率、延长模具寿命,同时为使产品表面光滑、尺寸合格 、减少废品,需要使用脱模剂。
    脱模剂分为外涂型和内加型2大类 :
    (1)外涂型脱模剂,是喷涂在模具表面 ,用来防止产品与模具的粘接 ;
    (2)内加型脱模剂 ,是配入成型物料中的一类物质,在硫化成型过程中,它迁移到产品表面,从而起到了与模具隔离的作用。
    一.脱模历程
    在模具表面喷涂脱模剂之后 ,硫化成型时的实际界面 。胶料与脱模剂的接触面为A面,脱模剂面为B面,脱模剂与模具的接触面为C面;脱模剂层为凝聚层。脱模时 ,当在A面和C面剥离时,称为界面剥离;而在B面剥离时,叫做凝聚层破坏 。

       1.脱模剂的表面张力
    脱模剂的隔离性取决于其表面性质 ,而表面不湿润性物质的物性值是根据其临界表面张力(Rc)的概念得出的。
    Rc的测定方法是:在被测物质的表面上滴上表面张力不同的几种物质的液滴,测出它们的接触角θ 。用被测物质的表面张力与其接触角θ的余弦值cosθ作图,得一直线,延长这条直线和纵坐标相交 ,其交点对应的横坐标值 ,就是被测物质的表面张力值,也叫该物质的临界表面张力Rc。
    这个值有表示 :当物质表面上液体表面张力rL大于物质的临界表面张力Rc时,液体不湿润物质的表面;当rL<Rc时,液体就会湿润物质的表面。因此,临界表面张力小的物质作脱模剂 ,是隔离性较好的脱模剂。

    2.脱模剂的转移率
    脱模剂的转移率,是指脱模剂在脱模过程中转移到成型产品上的百分率 。由图2看出:
    (1)由A面剥离脱模,脱模剂不转移 ;
    (2)由A面剥离及B面凝聚层破坏脱模,脱模剂发生少量转移(约22%) ;
    (3)只因凝聚层的破坏而脱模 ,脱模剂转移较多(约44%-70%);
    (4)由B 、C面剥离及凝聚层的破坏而脱模,引起大量脱模剂转移(约93%);
    (5)成型物与脱模剂接触,发生混和、粘接。当勉强脱模时,就会使部分成型物(产品)的表面、界面破坏而脱模。
    通常使用的脱模剂 ,要求在B面或A、B面剥离脱模 。由凝聚层引起的脱模 ,其脱模效果较好 。

    二.脱模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
    1.在喷涂脱模剂之前,应将模具清洗净,不得有铁锈、油污 、炭粒和有机物等杂质存在,否则,会降低脱模效果。
    2.配制脱模剂用水应是纯水(离子交换水或蒸馏水) ,不得用自来水。
    3.脱模剂量浓度不能太高,涂层不要太厚。
    4.根据成型聚合物的种类,选用适宜的脱模剂,效果更好。
    5.使用时 ,要分清外涂型 、内加型,一次性、多次性及半永久性的脱模剂,应采用不同的应用工艺。



  • XML地图